旅游业需努力答好“五一”大考 环球速递

来源: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:2023-04-25 08:57:48


(资料图)

国内旅游的强劲增长,是今年我国消费复苏的一条明线。自春节以来,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、旅游景区,均呈现火热态势。短短几个月时间里,涌现出如“旅游局长带货”“特种兵式旅游”“淄博烧烤”等一系列现象级的社会热点,无论是社会需求,还是社会关注,均聚焦到旅游业上。从数据上看,2023年全年的旅游消费同比增长将超过2万亿,光是这一增量,就相当于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总和的33倍,也相当于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.5%。这个巨大的增量,是由一队一队游客,一笔一笔消费,一组组瞩目的数字,一个个公众热议的城市、景区和话题叠加而成的。这种叠加,将随着春节以来的逐层累积,在“五一”期间形成一个巨大峰值。这个峰值的两端,是活水涌入的旅游行业和接待压力被拉紧的旅游接待体系。“五一”期间的旅游业,将面临一场“大考”。

这场大考发生在“四期合一”的特殊时点上,由此更令人关注。

第一,旅游秩序的全面重建期。疫情后,世界旅游业普遍经历了市场秩序不同程度的混乱,核心原因在于人力短缺、有经验从业人员的流失、产业链的暂时性紊乱,以及监管力度的下降。春节以来,随着我国旅游人流的复苏,旅游欺诈、恶意涨价等旧有问题在一些地方卷土重来,人流过度聚集所带来的不适感也重新出现。人流在激活市场,也在放大问题,由此凸显出春节以来旅游流动增速之快,以及行业适应这种局面的窗口期之短、形势之紧迫。

第二,超大人流的再调适期。我国旅游业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规模国内市场,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现代旅游业,主要致力于建立应对巨大人流的市场和接待体系,这套体系搭建在非常具体的流程、配合、调度之上,是政策、公共服务、市场、企业、人力的熟练对接和运转,是历经一次一次的实际操练逐步磨合而成的熟练运转系统。这套系统在今日还需要进一步补缺、打磨、再调适。

第三,市场认知的真空期。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固有的市场认知,春节以来,旅游需求热点轮动,这些热点呈现出很大的随机性,显示出市场认知地图正在重建之中,新的市场格局正在模糊中再成型,这为预判“五一”市场带来很大难度。

第四,旅游新群体的出游爆发期。疫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群体、老年群体、农民群体、低收入群体的出游需求,这些群体加入到旧有的出行结构中,带来新的需要和习惯。从今年的旅游业运行情况来看,这些群体的出游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。

“五一”的这场旅游业“大考”,需要高度关注如下问题:第一,建立坚实有力的综合支撑网络。“五一”的旅游业重振来之不易,需要面向超大人流、脉冲式消费,建立周密系统的综合保障机制,这有赖于发改、商务、公安、建设、交通、广电、卫生、统计、工商、质检、文物、食药监、安全监管、气象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,需要细入市场毛细血管的宽幅调度。第二,千方百计提升交通、景区两大环节的承载能力。“五一”旅游的关键堵点与瓶颈是交通和景区,要千方百计地提效扩容,保障通畅循环,景区要设计和演练应对节假日人流的专设模式,从时间、动线、人群、活动等多方面入手配置资源,提升承载力;要积极推广智慧旅游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,为游客提供实时的旅游信息预警和引导服务;要充分利用移动支付、二维码等技术,简化旅游消费流程,降低接待压力;交通部门需要提前预估“五一”期间的客流量,优化交通运输安排,确保游客在出行过程中能够畅通无阻。第三,兜住安全底线,要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点。从底线思维出发建立防范机制,严防重大安全问题。第四,理顺市场秩序,要防止旅游治理的老问题在假期死灰复燃。落实旅游诚信体系,打击违法违规行为,治理“不合理低价游”,妥善处理涉旅纠纷舆情。第五,做好需求引导,要加强对游客文明旅游的宣传和教育,提高游客素质。

“五一”假期是我国旅游业走出疫情后的一个关键时点,全社会都高度关注其运行情况。“五一”旅游业的运行状况,对于全年旅游业的恢复情况具有指标性意义,鉴于此,整个行业都要努力答好试卷,为今年旅游业的修复元气筑下坚实基础。

(金准,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)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华夏饰品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